传统医学在那拉提草原深处绽放
沿着巩乃斯河淙淙流水溯流而上,就是著名的国家5A级景区——那拉提大草原。近年来,这片神奇的大草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就位于境内,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伊犁州东大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常住人口2.8万人,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10个村卫生室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打造集中医、哈萨克医、维吾尔医康复治疗、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走守正创新之路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指明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根本路径。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大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馆,有中医师3人、康复理疗师3人、护士2人。中医馆内装修独具匠心、古色古香,浓浓的中药清香扑面而来,让人瞬间神清气爽,被眼前的中医药文化长廊深深吸引,制作精美的200余幅中草药标本豁然呈现,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治疗室宽敞明亮,治疗床10张,且有隔间有幕帘;康复室配备基本康复设备,可完成基本的康复训练。还有沙疗室、熏蒸室、中草药房、煎药室、中药泡脚室、哈萨克医特色治疗室、维吾尔医特色治疗室等,均配备齐全的中医诊疗设备,如针灸针具、艾灸仪、推拿床、中频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电离子导入仪、神经损伤治疗仪、高血压治疗仪、中药熏蒸机、全自动煎药机等,满足患者多种中医诊疗需求。医护人员在各个工作室用娴熟的手法、精湛的技术、热情的服务,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做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如中药熏蒸机的应用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患者满意度从建设前的50%提升到80%以上,今年收到患者表扬信和锦旗6面。如广州患者刘女士锦旗跨山水的故事,刘女士在那拉提镇旅游时出现下肢疼痛难忍症状,经中医馆治疗愈后良好,回家后从广州寄来锦旗表示感谢。那拉提镇8大队村民阿得力努尔·吐热别克患者,常年背痛胸痛伴呼吸困难,病程长达15年,斥巨资四处求医无果,经中医馆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特此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走传承发展之路
“针灸如风,草低见牛羊;传承如根,创新如针。”中医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焕发出新活力。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科、中医康复科等常规诊疗服务,涵盖中医辩证论治、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熏蒸、浮针、药浴、康复训练等十类16项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全面提升医院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积极将维吾尔医特色治疗延伸到妇科领域,拓展沙疗、合孜德尔玛、那克塔勒格、巴普塔勒格等服务项目,吸引本地和周边县市的患者前来就诊。如中医康复科针对脑中风后遗症、骨折术后康复等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结合中医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理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据统计,中医科门诊量从建设前的年均约500人次增长到年均9100人次,住院量从年均16人次增长到年均500人次,中医治愈率从30%提高到60%以上。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0%以上,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在景区种植30亩的中草药体验基地,推广本地的道地药材,中医药文化与旅游文化相融合。同时,在卫生院内外开垦中药田,种植63种中草药,药物名称标牌清晰,药田百草繁茂生长,为卫生院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景致,成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环境有机融合的生动写照,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筑牢了深厚且鲜活的根基,也大大增强对周边乡镇医疗机构的辐射带动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
走民族特色之路
中医,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以其深邃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石,通过望闻问切精准洞察人体的内在奥秘,传统中医越来越受百姓的关注和认可。针灸的神奇针法,似能唤醒身体深处的自愈力量;推拿按摩的精妙手法,如灵动的乐章舒缓着肌肉与经络的疲惫;中药的配伍更是千变万化,各种草药君臣佐使,协同作用,从根源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祛病强身之效。这里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风雪较大,患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居多,而哈萨克医,作为哈萨克族人民世代传承的医学瑰宝,深深扎根于草原文化与游牧生活,它对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悟与认知,擅长运用草原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治疗技艺。那拉提镇中心卫生院将传统中医治疗与哈萨克医多元融合。如哈萨克医的温疗(布劳吾),六大温疗技术,放血疗法,挑刺疗法(额勒灭)用于羊毛疔,依据人体气血运行规律,巧妙地释放病邪;正骨手法(运用六诊八法)在处理骨折与关节错位时,展现出精准与高效;其民间流传的草药秘方,多选取当地特有的植物,对一些草原地区常见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慕名而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中医药与民族医的深度融合,恰似一场文化与医学的美妙邂逅,既创新传承又将治疗效果最大化。
新疆新源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