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在京发布,涉及全国452家养老机构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在京发布,涉及全国452家养老机构

2025-11-12 17:0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北京11月12日讯(记者  胡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12日在北京联合发布《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健康研究所副所长罗晓晖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她在发布会上介绍,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针对养老机构健康管理开展的专题调查,涵盖了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452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养老机构。

3a5e36b0b55943870d62b312f8c1de0f_118173679_6f7c0f00-091e-4b9c-84bf-0e9fd113a1a1_batchwm.jpeg

▲《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发布现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供图

调查显示,入住被调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70岁及以上中高龄老年人占85.7%。入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3.9%,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是最高发的疾病类型。入住被调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失能率为62.3%、失智率为16.0%,失能老年人中重度失能的占比为41.9%。

调查发现,养老机构普遍开展了健康管理“检测—评估—干预—跟踪”全流程中部分环节的服务,一些机构形成了完整的服务流程,初步建立起了老年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接近一半(49.3%)的养老机构能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一体的闭环健康管理服务。分维度来看,目前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服务仍以生理健康管理为主。调查显示,生理健康管理服务形成闭环的养老机构占比为76.1%,心理、社会健康管理服务形成闭环的养老机构占比分别为67.9%和56.2%。养老机构的健康干预形式多样,74.6%的养老机构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整,72.3%的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膳食营养干预,66.8%的养老机构协助老年人就医治疗,对老年人开展康复干预、睡眠管理、运动干预和疼痛管理的养老机构分别占65.3%、60.8%、55.1%和47.1%。此外,还有45.6%的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体重管理。

调查显示,养老机构在人员支撑方面,44.2%的养老机构有专门的健康管理师,68.6%的养老机构配备了护士,配备了西医相关人员、康复师、营养师的养老机构占比大致相当,均为53.0%左右,配备中医相关人员的机构占比为45.1%,配备了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养老机构占比分别为49.6%和70.1%。在设备和信息化支撑方面,养老机构对传统健康监测设备的配置率较高,配置率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血压计(95.4%)、血糖仪(91.6%)、体重秤(83.8%)、血氧仪(81.6%)。养老机构配置的中医健康服务设备以非侵入性的非药物疗法所需设备为主,配置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推拿设备(53.8%)、艾灸设备(53.5%)、拔罐设备(49.3%)、刮痧设备(37.8%)和针刺设备(32.5%)。23.9%的养老机构建立了老年人健康监测数字化平台,19.5%的养老机构正在进行数字化平台的建设。

调查显示,养老机构健康管理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医养结合机构中形成生理、心理、社会以及兼顾三项的健康管理闭环的机构占比,比非医养结合机构高10-20个百分点。健康管理规范性有待提升,评估重照护需求轻健康需求。在开展了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评估的养老机构中,开展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机构占比最高为96.5%,其次为健康风险评估和慢病状况评估,占比分别为89.4%和77.5%,康复服务必要性评估占比最低,为64.6%。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调查显示,仅有不到50%的养老机构配有健康管理师,有44.5%的养老机构认为缺乏开展专业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是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面临的主要困难。信息化支撑力度不足,调查显示,可穿戴的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健康检测设备等设施在养老机构尚未广泛应用。除了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秤和血氧仪这四项的配备率超过80%以外,其余设备的配备率均不超过50%。费用支付机制不健全,养老机构中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等服务难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老年人在预防疾病方面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持。

罗晓晖建议,要从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加强标准制定实施、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加强智慧健康管理等方面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养老机构健康管理发展的问题,从而促进养老机构健康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成运在发布会上指出,养老机构的健康管理将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养老机构正迎来一场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将不再是“千人一面”,而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每一位老人量身定制包括营养、运动、预防、康复在内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二是养老机构将主动“开门办养老”,与社区医院、三甲医院、专业康复中心等建立紧密的医养协同机制,实现从静态照护到动态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的升级。三是养老机构健康管理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向“以老人为中心”,心理健康、社会参与、环境建设等,将成为衡量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成效的新标尺。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在发布会表示,近年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健康管理医学科建设和医学服务发展,支持、组织和实施了一系列品牌项目活动,基金会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是老龄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希望以此报告发布为基础,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起,携手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和优秀养老机构,共同致力于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技术落地、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医养结合,助力我国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实现整体性、跨越式提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于林勇在发布会上说,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内容系统全面,中西医融合呈现,特色鲜明,用翔实的数据展现了我国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现状、核心痛点与发展方向,为政府部门制定扶持政策、养老机构优化服务供给提供了科学依据。

常州常乐长者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黄皓在发布会上说,调查报告与养老机构的现状吻合,作为养老一线的工作人员,通过调查报告提供的大量数据,强化了从健康管理视角看养老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养老机构抓健康管理的重点和方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健康研究所研究员伍小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副主任高向阳等有关同志以及约20家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责任编辑:钟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