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玉民:肿瘤防治多点突破,以中国方案助力全球抗癌行动
中国网昆明11月10日讯(记者 胡俊)今年是中国抗癌协会提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30周年。依据国家癌症中心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癌症年新发病例达406万例,死亡率占疾病死亡总数23.91%。当前,全球肿瘤防治进入关键攻坚期。记者从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获悉,该专委会在学术研究、基地建设、国际交流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同时明确未来五年攻坚方向,以“预防为先、科技赋能”的中国方案,为全球环境肿瘤防治注入新动力。

▲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原副校长李玉民。(环境肿瘤学专委会供图)
11月7日-9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上,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原副校长李玉民表示,过去一年,专委会成效显著,环境肿瘤防治基地建设持续扩容,新增13个环境肿瘤防治基地,防治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精准发力;学术交流多点开花,每月至少举办1-3场学术会议,覆盖国内杭州、成都、北京、内蒙古、广东等多地,环境肿瘤防治理念得到快速传播。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8月,《现代环境肿瘤学》系列丛书在北京全球发布。该丛书由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李玉民担任总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担任总主审,汇聚国内外100多所大学、医院和科研机构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历时近4年,共1100多万字,含22个分册。受到8位院士及诺贝尔奖得主马丁·埃文斯高度认可,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此外,专委会积极拓展国际交流,让中国环境肿瘤防治经验走向世界,同时推动省级专委会遍地开花,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宣传同样亮眼,2025年开展两场科普大赛,受众超2600万人次,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2025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期间举办的“2025昆明环境肿瘤防治科普菁英赛。(环境肿瘤学专委会供图)
面向未来,李玉民表示专委会明确了五大行动方向。在科研层面,将开展多维度研究,为预防干预与诊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指南制定上,推出通俗易懂的“CACA指南”,兼顾专业人员与普通民众需求;科普工作将持续深化,计划继续举办科普大赛并拓展科普书籍撰写;人才与学科建设成为核心,推动环境肿瘤学进入高校课堂与教材,相关专刊陆续刊发,构建完整体系。
谈及全球肿瘤防治趋势,李玉民指出,受环境因素、人口老龄化、生活习惯变化等影响,全球肿瘤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我国明确五年内肿瘤五年存活率提升至46.6%的目标,而预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他表示,环境肿瘤学专委会将以“传播健康知识、防控环境肿瘤”为根本,通过理论、实践、传播闭环,让中国经验与方案接轨国际。同时,他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全球肿瘤防治贡献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