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珠妹针灸”非遗传承有声有色,扎出一帮服务全国各地山区病人的“武林高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翟珠妹针灸”非遗传承有声有色,扎出一帮服务全国各地山区病人的“武林高手”

2025-11-04 11:00

来源:杭州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客户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前不久,浙江海宁翟珠妹针灸诊所王琴医生的手机铃响了,传出一个抑制不住兴奋的声音:“王医生,开学一个多月了,我儿子上课时不怎么好动了,老师也没来告过状,谢谢你哦,你的针灸真有效果!”

打电话来的是杭州的陈女士。她11岁的儿子患有比较严重的小儿多动症,今年7月暑假期间病情突然加重,经常抽搐,慕名前来治疗。王琴医生这个来自山区,中医药大学毕业于的姑娘,两年前投身翟珠妹名师门下,专注于治疗小儿多动症与小儿抽动症等儿童行为发育障碍治疗。接到陈女士的电话,王琴感到自己这么快就学有所成,心里对翟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她知道,是老师呕心沥血的创新治疗方法,才使自己对针灸治疗小儿多动症这个世界难题有了点体会和成果。

从山区来,回山区去

2024年的初夏,一项浸润了翟珠妹半个多世纪心血,孜孜不倦钻研而成的——“翟珠妹针灸”,正式被列入浙江省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的生命在于传承,而“翟珠妹针灸”的传承之路,走的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不断创新之路。翟珠妹常对弟子们说:“人体是一个小宇宙,经络是河流,穴位是枢纽;治病不是哪里痛就扎哪里,而是要找到河流淤塞的源头。”

据有关专家介绍,“翟珠妹针灸”之所以能成为“非遗”,是其重视基础理论根基,采用针、灸、推内外兼治的方法。其进针手法讲究“轻、巧、透”;并且她的灸法,根据病情或温和滋补,或温通散结;她的推拿,力道拿捏恰到好处,或如春雨润物,或如惊涛拍岸,与针灸完美配合。

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中医针灸诊所,但脱颖而出的不多。为此,“翟珠妹针灸”思考如何将针灸这门优秀传统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因此她需要一批有文化,有共同志向的弟子和自己一起去奋斗。

考虑到我国山区及潮湿地区的群众患腿病腰病的比较多,是针灸治疗的重点地区。因此,翟珠妹诊所专门去考察贵州,江西,湖南,甘肃等省市的中医药大学,挑选老家在山区的毕业生。这样的毕业生一般吃得起苦,珍惜工作机会,有事业心,学有所成后,回山区老家服务于当地的病人,定能大有作为。

据统计,“翟珠妹针灸”这些年来,已经招收了40多名弟子,其中大部分弟子学成回乡,翟珠妹针灸诊所,成为了年轻针灸医师的“黄埔军校”。如今,弟子们在全国各地扎根,很多弟子高超的针灸技术,已经在当地声名鹊起,堪称武林高手,病人门庭若市。

来自湖南永州的创新报告

永州地处潇湘之间,这里充沛的雨水带来了浓重的湿气,风湿麻痹病痛是困扰当地人的顽疾。如今,周海角这个名字,成了无数患者心中的希望。周海角作为"翟珠妹针灸“技艺的传承人,她在这片特定的山水地找到了精准的落点。

面对因湿邪入侵导致的风湿麻痹症,周海角潜心钻研,将传承的针刺法与艾灸的温热精妙结合,独创了一套适用于永州地域特点的“温针疗法”。那细长的银针,在他手中仿佛被注入了阳光的魂魄——当针尖探入穴位,尾端点燃的艾绒便持续地将温和的热力传导至人体深处。这热量不像烈火般灼人,而是如一股温润的泉流,悄然渗入关节筋骨,驱散盘踞其中的寒湿邪气,疏通淤塞多年的经络。

疗效是最好的宣言。许多常年被风湿困扰,步履蹒跚甚至难以自理的乡邻,在经过周海角的温针治疗后,疼痛显著减轻,僵硬的关节重新变得灵活。消息不胫而走,她的诊室前开始排起长龙,病人来自四面八方。

“康复路上的点灯人”

翟珠妹的弟子都从中医药大学毕业,朝气蓬勃而有理论基础。在山西盂县,刘璐梦医生深知山区百姓看病不易,她始终坚持平价诊疗,用精湛的技术为乡亲们解除病痛,一根银针成为了连接医患情感的桥梁。

在湖北襄阳,周博文医生将“针灸推”并用,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故事被当地媒体誉为“康复路上的点灯人”。

在北京八大山中西医医院,师匀容医生则将"翟珠妹针灸“这一技术带入更广阔的平台,与现代医学对话,用显著的疗效证明了传统针灸在疑难杂症辅助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在江西安福县、安徽等山区,兰小芳、李梦雅等医生,他们个个成为“翟珠妹针灸”的活名片。他们,就像一颗颗火种,将源自海宁的“翟珠妹针灸”精髓,播撒到天南地北,在不同的土壤里,都绽放出温暖的健康之花。

【责任编辑:钟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