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医药创新与科技前沿论坛举办
10月26日,“2025年中医药创新与科技前沿论坛”在长沙医学院启幕。作为聚焦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本次论坛汇聚政府部门领导、学界权威专家、行业领军者、主流媒体代表及师生同仁,以“中医药创新与科技前沿”为核心主题,共话传承创新路径,共探成果转化方向,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经过40余年发展,长沙医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建成4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累计培养15万余名医疗卫生人才,其中3万余人扎根基层、5900余人成为基层卫生骨干。长沙医学院校长何彬生介绍,中医药是守护健康的瑰宝,需以科技创新推动其与现代医学融合,学校已搭建1250亩新校区、高规格临床技能中心,每年投入2000万元科研基金与920万元科研嘉奖经费,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化跨领域合作,助力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何彬生以《中医药农业是实现人的全面健康与生态环境友好的新绿色农业原创性科技革命》为题,从“健康”与“生态”双维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医药农业的创新理念,生动展现了其在保障人类健康、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为听众打开了全新的学术视野。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员朱四元、中南大学教授周文虎和刘持先后登场,分别以《特色作物药用价值挖掘与利用》《用于皮肤疾病的中药矿物药传承创新与应用实践》《靶向治疗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新型小分子药物研发》为题带来精彩报告。三场报告各有侧重、干货满满,持续点燃现场学术热情。

当天下午,三场平行分论坛同步开启,分别在长沙医学院办公楼六楼报告厅、生科楼107教室及附属医院六楼报告厅聚焦“中医药农业发展创新”“新型药物制剂研发创新”“大健康与创新创业”三大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从“天然活性产物如何缓解应激与炎症”的机制探索,到“云芝硒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药效研究”的技术突破,再到“免疫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实践”的经验分享,专家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带来一场场干货满满的报告。现场提问不断、交流热烈,浓厚的学术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迸发。
通过搭建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长沙医学院不仅拉近了与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的距离,深化了跨领域合作,更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中医药领域以及在国际视野中的行业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

杜超博士是从长沙医学院毕业并重返母校任教的A类人才,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日常教学上,对于每一种疾病,他们同时教授现代医学和中医。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两种体系,还能让学生在两者的交叉点上思考,从而成为面向全球患者的全科医生。在中医国际传播上,他认为,国际学生必须成为“桥梁搭建者”。留学生在中国沉浸式学习的独特优势在于此。他们的使命是回国后可信地阐释中医的价值,将其创新成果融入本国的医疗保健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相连接。

长沙医学院优秀外籍校友上官羽飞博士在聆听多个主旨报告后表示,中医不仅是传统智慧,更是一门讲求逻辑、注重证据与研究的科学。中国拥有众多专业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用现代科学方法验证、强化并革新中医药体系,推动其与时俱进。这正是他在国际传播中始终强调的核心论点:中医药是一座连接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独特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