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成功举办9期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提升德阳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自2023年4月起,由德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德阳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具体承办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已成功举办九期。本系列培训以推广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核心,聚焦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求,为德阳市基层医师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施策,构建长效培训机制
系列培训班积极响应“健康德阳”建设要求,旨在破解基层中医药人才技术瓶颈。培训面向全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类诊所的针灸推拿、骨伤、康复理疗科医师,实行小班制教学,每期限额招生,确保培训质量。承办单位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发挥其作为培训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策划课程,优选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授课,并免除所有培训费用,切实为基层医师减负,体现了强烈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担当。
理论夯实,筑牢临床应用根基
培训高度重视理论基础培养。课程系统设置了影像阅片、软组织功能解剖、肌骨超声基础等基础知识模块,并深入讲解了颈肩腰腿痛、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基层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员们构建了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技术的准确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波博士将查房变为移动课堂,图为何博士在与学员即时探讨
聚焦中医微创技术,突出技术推广实效
本次系列培训的一大亮点和重点,是大力推广小针刀、内热针、拨针、特色针刺等一系列“简便价廉”的中医微创适宜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推广主要人员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康复科一病区主任何波博士、康复科二病区主任权友芳主治中医师,通过专题理论授课、分步操作演示、教学查房、典型病例分享、互动讨论及培训后的持续指导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员传授小针刀技术的操作规范、适应证选择、治疗要点及风险防控。
何波博士演示特定部位进行小针刀微创操作
实操引领,突破技术应用瓶颈
为克服“知易行难”的问题,培训极大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员们深入康复科病区,通过临床观摩、模拟操作、专家手把手指导等方式,亲眼见证并亲身实践了小针刀、内热针、特色针刺、手法治疗等多种技术在真实临床场景中的应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员将技术带回单位、应用于临床的信心与能力。
成效显著,基层服务能力获提升
经过连续九期的深耕细作,系列培训班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已成功为德阳市基层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累计使50多名基层医师系统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小针刀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疾病。学员们普遍反馈,培训内容实用、师资力量强、组织保障有力,对提升自身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
2024年第二期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学员合影
持续赋能,共绘中医药发展新篇章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作为承办单位,表示将继续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依托德阳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的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平台,持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将更多经过验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输送至基层。未来,该系列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将继续为提升德阳市基层中医药服务整体水平、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 何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