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南药黎药产业发展 弘扬少数民族医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促进南药黎药产业发展 弘扬少数民族医药

2024-06-28 17:00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海南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海南野生和栽培分布的药用植物物种达2402种。当前,已在海南建成我国唯一国家级南药基因资源库和全国最完整南药资源保护平台,首次形成南药资源保存的完整载体链,包括蜡叶标本22774份、药材标本2852份、活体种子11491份、活体植物2000种。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挖掘、抢救、保护黎族医药,海南各界黎医黎药专家也坚持把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医药作为己任,先后发明了内服、外敷、蒸熏、捻痧等独特疗法,对毒蛇咬伤、外伤骨折、伤寒以及传染病、妇科等疑难疾病有显著的疗效,许多医疗验方还被广泛采用。

南药黎药市场空间很大,前景广阔。据统计,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亿美元,预计世界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向5000亿美元迅速扩容。海南省南药研发现状是南药道地性研究不足,南药中具有食用历史的品种安全性评价研究不足,地方药材标准与饮片炮制规范制定工作进展缓慢,中药新药研发与申报薄弱。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建设中草药培植基地

建设药用植物观赏园。栽培药用植物,如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裸花紫珠、牛大力、白木香、金线莲、血叶兰、沉香、广藿香、丁香、肉豆蔻、降香、长春花、海巴戟、金不换、莪术、五指山参、黄胆木等品种。

种植道地药材。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地产药材,如槟榔、益智、胡椒、广藿香、芦荟、巴戟天、砂仁、长春花等。可供应中医院药材需要,同时注重拓展海内外市场。

中药研发

重点筛查具有抗癌活性的热带药用资源。在肿瘤患者的康复疗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特色,注重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热带药用资源。经研究表明,抗癌药物70%来源于热带或亚热带植物。海南岛地处热带,资源丰富,故从海南省药用资源中筛查抗癌活性物质,前景广泛,必将为开发新药奠定科学基础,从而形成自主产权的新中药。

早在20世纪70年代,原海南科技局组成“海南区抗癌药物筛查小组”采集样品1395种,隶属1100余种,但因当时条件所限,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苗头的成分有10余种。如金不换、黄花糙果油茶、海南巴豆、舶梨榕、猫尾木、黄牛木、海南梧桐、木奶果、红毛山楠、海南山龙眼。

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根据国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海南岛作物种质资源考察”调查结果,海南有珍稀濒危植物176种,已知可药用的约32种。

黎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族人民和省内药企在黎药的性味采集、加工和使用上具有全面而独特的认识。据统计,黎族的传统药物有800余种,常用草药有300多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海南省黎族药用植物资源389种,这为海南的中药研发和创新提供了丰富源泉。

海南黎族同胞在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独特而灿烂的黎族医药文化,黎医诊治疾病的专长首先为外伤,如骨折、外伤出血和毒蛇咬伤等,其次为肝病(肝腹水)、风湿、疮疡肿毒、中毒、疟疾、瘴气、结石、妇科病,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其古朴的用药方式相关。黎族同胞长期居住在边远山区,交通状况较差,山路崎岖,翻山越岭,容易引发跌打损伤,导致骨折等。在山区生活也容易被毒蛇咬伤。此外,黎药对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疗效。

产品研发

芳香系列产品研发。借鉴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成功运作的模式,充分利用海南省药用香化植物资源如降香、沉香、广藿香、海南花梨等,提取其有效成分,大力开发系列芳香产品,延伸其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如香料、香精、精油等,以满足旅游药香系列产品的消费需求,建设药香产品健康体验基地,打造海南香岛特色品牌。

药用、膳食产品研发。针对健康原生态现代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研发改善睡眠系列,滋补强壮和降血压,改善胃肠功能等系列保健产品。研制大量具有海南区域特色的高端大健康产品,如益智、诺尼、忧遁草饮料、高良姜酒、裸花紫珠胶囊、槟榔牙膏、山茶油等药用、膳食多元产品。

研发其他相关产品。黎族最大传统节日三月三有制作五色饭的习俗,其中染色所用原料均来自植物。如:枫香树叶常被海南黎、苗族民间用作食物着色的黑色素原料。

全面推动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传承创新发展,争取让中医药事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实现早期收获。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海南本土医药,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本文作者:谢妍 三亚学院

【责任编辑:郭一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