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方配药思路 赋能新质生产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以组方配药思路 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06-19 17:01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是支撑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和重要战略高地,具有教育、科技、人才三重属性的高等学校就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

山东中医药大学结合学校中医药智库优势,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高效能管理团队、高质量科研成果的特色,率先成立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运用中医组方配药的思路,推动传统中医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融合,催生中医药新产业,探索中医药发展新模式,培育中医药产业新动能。

开好“引经药”找准新质生产力发展定位

中医药传统产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如何发力?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引经药引药至病所作用,为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医药作为传统产业,怎样跟进全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转换的重要关口,盯紧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迈进的重要关口,融入新质生产力引领的产业升级和重塑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深入探讨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内涵,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生产力内涵入手,找准中医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做大做强中医药传统产业,做专做优中医药新兴产业,做精做亮中医药特色产业,为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提供思想引领。

开好“补益药”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如何支撑?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促进中医药交叉融合创新,学校新成立中医药创新研究院、药物研究院、针灸研究院、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等一批科研机构,投资建设实验室12.47万平方米,构筑中医药高水平科研平台,发挥补益药增强活力作用,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生物科技相结合,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好“理气药”优化各生产要素资源配置

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各生产要素如何优化配置?新的劳动者、新的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新的劳动对象、新的科学技术等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各种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研究中心整合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实验室管理处、研究生处、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优质管理资源,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高效能管理团队,发挥理气药畅通气机作用,围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有组织科研,建设立足科研团队支撑学科发展、推动科研平台建设,构建三位一体建设布局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学校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出中医药拔尖人才计划,结合内培外引,加速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立项建设19支科研创新团队和42支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出台《首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办法,实施团队首席专家负责制、团队聘用制、团队考核制和代表性成果评价等系列改革举措,有组织科研能力持续加强。

开好“通络药”推动中医药成果转移转化

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靠中医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但畅通科研成果与产业间转化通道,做好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重要。学校成立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医疗资源,发挥通络药通经活络,激发成果转化潜力,推动中医药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为了探索建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单位、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核准,学校成立山东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专职服务中医药科技成果安全高效转化,助力中医药健康产业快速高质发展;学校发挥中医药传承创新优势,赋能校地校企产业合作发展,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中医药康养、智造、生态、文化、科创五大工程15个项目,进一步深化学校与济南市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文化挖掘、产业孵化等方面的合作;赋能新药和医疗设备产业开发,与济南市人民政府、澳门科技大学、广东南粤(集团)共建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合作成立全球首家石墨烯医学研究院,科研创新软硬件条件逐渐成熟,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发展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郭一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