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演促练,国家中医队拿出硬实力——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七省市跨区域联合演练纪实
滚滚烟尘中,因地震受伤的20多位大学生倒在砂石土砾上,同时附近一辆装载氯气的罐车侧翻并发生氯气泄漏,学生们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恶心、昏迷等症状。
“上海、河南、湖北、陕西、浙江、江西、重庆七省市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以及南阳市应急救援队,已集结完毕。现在,我命令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应急队伍全体队员立即出发,全力以赴救治伤员!”现场指挥长、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院长毛得宏一声令下,救援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集结,一场紧急联合救援就此展开……
4月26日,七省市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跨区域联合演练,拟定的场景为南阳市某大学发生地震灾害。事故发生后,应急、消防、交通部门赶赴现场勘察,初步判断伤者伤情,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响应机制启动,七省市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派出精锐人员,井然有序地开展了紧急救援工作。
超燃!迅速集结,快速响应
“报告医生,患者心率进行性下降,血压测不出。”
“立即准备肾上腺素,判断心率!”
“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按压,护士长,继续采用简易呼吸器按压通气,按压与通气频率比为30:2。”
一位气息微弱、面色苍白的伤员经救护车被送至红区,上海队立刻上前抢救,现场医护人员开放伤员气道,为其清除口腔异物、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阿托品静推提升心率。而伤员心率不断下降,中途心跳停止,救援队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强心等一系列处理,最终挽救了伤员的生命。
这是演练中第一位得到救治的伤员。在紧急救援队即刻响应、迅速集结的同时,警车、消防车也同步赶赴现场。
演练一开始,检伤分类人员与消防搜救人员一同前往地震搜救区域,四人一组搭配,携物品到达指定地点放置后开始检伤。两名医护人员带领可以自行行走的伤员前往绿区;武警消防负责现场的破拆,把伤员抬出来;医生判断伤者情况。
现场不仅设置了救护车停靠区、救援队待命区、指挥部,还根据国际检伤分类标准,划分了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四大处置区域。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正常,可以步行的轻度损伤者,用绿色标记。介于轻重伤之间的中度损伤,比如脊椎损伤、骨盆骨折需要固定的伤员,用黄色标记。意识模糊或不清、呼吸困难或有严重外伤的重度伤员,用红色标记。确定死亡者,用黑色标记。
救援队为轻伤患者做血氧等检测和心理疏导
“总的原则是,每个参加救援的人员都要严格按照统一部署,在规定的区域内开展工作,最大限度救治病人,最大努力保护人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冰之是浙江队的领队,她强调紧急处理需要规定好各自工作区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气象条件,可设置洗消区、检伤区、观察区、抢救区、运转区、指挥区等功能区域。
本次演练中,江西队集结九江、南昌、赣州、萍乡、景德镇五市区骨干队员参演,负责“检伤分类”环节,医生迅速评估伤情并汇报,协助做出施救的判断;陕西队处理右侧胸骨塌陷的伤者,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河南队救援人员给脊柱损伤的伤员佩戴颈托;重庆队则是以小夹板技术快速处理了下肢胫腓骨中段骨折的伤员。
检查伤者情况
为伤者佩戴呼吸面罩
对骨折伤员实施小夹板固定
实战!以演促防,以练备战
集合、汇报、请指示……这类词汇高频出现在演练脚本中,凸显了紧急医学救援的性质与特点。
首先要“救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周冰之用最直白的话解释了紧急救援的顺序,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共同的目标是不耽误抢救时机,维持生命体征。
其次是“听从指令”。作为云南省国家中医应急队伍的领队,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叶勇此次前来担任评委,他解释:“一切行动听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应急医疗队的专业技能要转化为现场救治,需要队员转变危急状态下的救治理念,因为灾难现场的移动救援和医院里有很大差异。医生在自己科室日常工作时资源是充沛的,而紧急救援是救援需求超过医疗资源的状态,各方面调度需要听从现场指挥部的命令。
显然,救援医学是以救援为中心,以急救医学、灾难医学、临床急诊学、危重症监护学为基础,融入通讯、运输、建筑、消防、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在这种特性下,演练是救援队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救治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磨合协同机制、完善应急准备、培训锻炼队伍的重要方式。
2021年,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联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宣布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任联盟主席。联盟吸纳全国各地中医紧急救援力量,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开展演练,相互切磋技能。
“多种灾害一起演练,多个部门一起互动,强化训练的实战化,体现专业性,迈向高水平。”方邦江表示,以演促防、以练备战,是每一次真实场景模拟演练的意义所在。
“只有以演代练、平战结合、强抓不懈,才能保障灾难救援的有效性、及时性。”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健源康复医院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沈桢巍担任此次评委,他坦言,灾难救援不是一个两个医院的力量,需要调动全国力量,所以通过演练增强协作。
专业!处置高效,平急结合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反应迅速、统一指挥、科学救援、安全高效。”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王卓在本次演练的培训会上介绍,要建设有备、有序、有章、有效的“四有”救援队,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救援队必须能第一时间冲出去救人。
为了挽救更多生命,我们到底要建立怎样的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近年来相关文件陆续出台,队伍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
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提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以中医骨伤、外科(普外、胸外、脑外等)、皮肤、五官、急诊、重症、麻醉等专业医护人员为主;每支队伍人数不少于50人,其中依托中医医院人数占比不高于60%。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印发《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明确中医应急医疗类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具备传染病检测、应急处置和转运能力,每天能接收200名门诊和急诊患者,可开展3至5台损伤控制手术,重点开展突发事件相关疾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救治。而在物资装备方面,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应配备手术车、移动中药房、移动中医治疗室、移动影像设备、后勤保障车等移动医院设备,移动医院应至少满足30人紧急救治,每天可开展大型手术3至5台。确保每支队伍都能够快速有效地开展省内及周边省份的应急救援,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身体素质过硬,专业技能高超,政治素质良好。”周冰之总结到,一支应急救援队伍应该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这次演练中,浙江队处理了腹腔内出血伴休克的伤者,现场医护人员马上进行术前准备,操作腹腔穿刺,展示移动手术的规范操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陈昕琳从医院管理角度看待紧急救援体系,坦言该体系构建在某些部分超越了医院原有的医疗运行模式,“具体体现在人员能力的培训、物资储备专业性、组织协调特殊性”。在人员培训方面,除了进一步提升急救能力,更需要培养具备战伤、烧伤、麻醉、急诊等多学科支撑能力的救护团队。在物资储备和管理方面,除了原有的应急药品、医用耗材、移动式检验检查设备之外,还需要户外生活物资、个人防护用品储备充足。在管理组织协调方面,信息发布沟通、协调人员、物资保障等方面也与医院运营管理模式有较显著的区别。“我认为,通过紧急救援队的培养,可以给医院管理方面带来新的认知。”她评价。
必要!联合演练,协调配合
九江市负责检伤分类,上海市负责心肺复苏,陕西省负责生命体征维持,浙江省负责腹外伤,南阳市负责骨盆骨折,河南省负责脊柱损伤,重庆市负责下肢骨折,湖北省负责氯气中毒……在演练场景中,七省市救援队担任着不同角色,处理着多种伤情。
“在我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跨区域联合演练。”陈昕琳说。很显然,联合演练的难度在于,身处不熟悉的环境中,不同省市救援队之间如何磨合与配合,组织管理方对于总体情况的掌控能力如何,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组织协调工作。
“从针对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开展紧急救援工作的实际来看,实施救援工作的主体正是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救援队伍。”陈昕琳点出了演练“联合”的现实意义:必须锻炼来自不同医学背景、不同地域的医疗队伍。
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医生魏尧参加完演练后十分振奋,“很难得有机会和这么多同道一起进行演练,各个代表队表现出的专业性让我印象深刻。”他感受到全国各地“急诊人”的专业与高效,直呼学到了很多东西,“湖北队、重庆队给我印象深刻,他们的包扎固定、转运处理都很专业。”
本次演练集结了管理人员、医师、护士、院感、医疗辅助、后勤保障、宣传人员等100多名队员,分别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省中医院、陕西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等23所医院,医生专业涵盖中医急诊、中医重症、中医呼吸、中医骨伤科、中医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麻醉科等专业,凸显了中西医结合的实力。
“要练指挥、练协同、练应急响应、练集结。”叶勇强调,救援队伍内部首先要协调好,不同队伍之间的协同很重要。如此,每次演练下来,指挥组会做大量工作,协调当地应急、消防、交通等不同性质的救援部门的配合。
并非慢郎中!中医中药,急救有术
“医生我疼!”
“马上用针刺止痛!”
在救治黄色区域,一位骨盆骨折的伤者获得固定处理,正要抬上救护车转运时,患者的喊痛声让医生停了下来。南阳市急救队的中医师赶忙上前,仔细观察伤员的脉象和舌苔,决定采用针灸、消肿止痛药膏外敷以及口服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协同转运伤员
“放松,不要紧张,中间酸麻沉胀都是正常的针感,如果有任何不适及时告诉我好吗?”护士选取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以轻柔而准确的手法进行针刺,促进气血的流通。很快,伤者的疼痛得到缓解,在确保固定装置稳固后,伤员被送上了救护车,转运至附近医院。
中医诊治急症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急症的论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了急症辨证论治的先河,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中医第一本急救手册,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主张对瘟疫“急症急攻”,清代温病学大家辈出,均对瘟疫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现代紧急救援医学中,针灸镇痛、小夹板固定骨折、中药外敷消肿消瘀、中药外用解毒等方法均有实效。
“其实我是第一次参加中医医疗队的应急演练,今天看到中医同道们用针灸止痛、用中药洗消,给我很大鼓舞。”沈桢巍说。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的他有着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急救的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中医不是“慢郎中”,在灾难救援中,相比难携带的医疗设备,针灸简便快捷的优势十分显著。
演练地点选在正在筹建的河南国医学院,在医圣故里进行急危重症的演练颇有深意,“张仲景的理论涵盖了急危重症、紧急医学在内的中医急症内容,希望能进一步传承好、发扬好张仲景的宝贵经验。”方邦江说。他特别指出,上海队所做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按压术,在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有记载,可见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已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核心技术。
在这次联合演练中,中医药大显身手,各救援队把中医药在应急医疗救治方面发挥的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理方面用中药煎剂洗消作用突出。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不仅是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还是国家化学中毒(湖北)基地,演练中氯气泄露的现场浓烟弥漫,湖北队的救援人员穿戴防化服、自给式呼吸防护器,携带必要的通信设备,将滞留在现场有行动能力的伤员带到洗消区,用温水喷淋冲洗全身,去除污染毒物,再用马齿苋、败酱草、苍术、黄柏等中药煎煮的水冲洗,可减轻皮肤水肿和炎症反应。还有部分来到绿区的伤员,产生了焦虑情绪,中医师采用针刺内关、三阴交、神门、天柱、百会、督脉等穴位,配合耳穴敷贴,缓解其紧张情绪。
耳穴敷贴缓解紧张情绪
“大家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展现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精神风貌,呈现了专业和精湛的医术,也体现了中医应急救援队伍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演练结束后,毛得宏点评此次救治工作非常成功。
方邦江点评此次演练
“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国家紧急救援战略需求,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提供支持。”方邦江点评此次演练,对队员们提出希望,若面对自然灾害、突发危机的严峻考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团队要彰显出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国家队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