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玺:仲景故里走出的中医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张金玺:仲景故里走出的中医人

2024-05-06 16:5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张金玺在为患者诊脉

张金玺,医学博士,河南省南阳市名中医,任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仲景国医教育分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获评南阳市科技拔尖人才、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医圣故里济世众生

“1800多年过去了,医圣虽已远去,但张仲景的精神依然浸润着故乡南阳的每一寸土地。”张仲景是每一位南阳人提起就无比自豪的名字,更是张金玺从医之初的启蒙者与精神支柱。

张金玺先后师从中医学家赵清理、张六通、傅贞亮、杜雨茂、陈亦人、张登本,深得诸位导师指导与教诲。他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工作40年,教学与临床共进,理论基础雄厚,临床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症、双心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更年期综合征,以及亚健康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善用仲景经方,临床疗效显著。

勇攀高峰学无止境

刚参加工作一年,张金玺便报名了单位组织的员工进修培训,在那里他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南阳市首届名老中医黄天锡老师。

距离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500米的医圣祠广场,成了张金玺进修期间的第二课堂。“黄老师不仅技术精湛,还擅长弹唱南阳民间大调曲子,他把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些知识,编成曲子,散步时候讲给我听,特别容易记忆。”刮风下雨从不缺席的陪伴,让黄天锡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人大有可为。出于对中医人才的爱惜,黄天赐将临床经验悉数传授,这是张金玺学医路上的重大转折点,也为其接触临床提升疗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在张仲景国医大学首届专修班学习《伤寒论》时,张金玺认为麻黄汤禁例中“不可发汗”这一论述欠妥。为了求证,他查阅历代医家对原句的解释,发现都与张仲景原意有偏差,为此他投稿《河南中医》杂志并发表了《禁汗小议》一文,正是这篇文章让年仅22岁的张金玺接触到《国医论坛》杂志,并兼职该杂志“张仲景学说研究”“周易与国医”两个特色栏目的责任编辑,这也为他后续学习研读仲景学说提供了学习机会。

气分为三指导临床

目前,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脏气的分类是以基于二分思维的“气分阴阳”学说作为理论根据的。张金玺提出这对纠正既往“气、阳”之间和“阴、精、血、津液”之间内涵混淆确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气分阴阳”学说与临床实际颇不符合,易于造成临证思维混乱,并与现行的中药学理论难以吻合。出于对中医基础理论构建的逻辑关系和临床实际方面考虑,张金玺对脏气的分类方法进行全面辨析,摒弃现行的“气分阴阳”学说,以基于“一分为三”哲学思想的“气分为三”假说替代之。“脏气可分为脏阴、脏阳和脏气三部分,即‘一分为三’。脏阴、脏阳和脏气共存于脏,和谐结合而成脏气,即‘三合为一’。”张金玺认为脏气、脏阴、脏阳的内涵各自独立,互不包容,但在生理功能上又相互协调配合。三者分则为三,合则为一,三位一体,和谐配合,共同完成脏器的生理功能。

上班族张女士由于处处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加上工作压力过大,3年来焦虑、失眠反复。“张教授真厉害,我前后吃了差不多两个疗程的药,失眠症状极大改善了。每次复诊时张教授都劝慰我压力不要太大,要学会放松。”面对患者夸赞,张金玺从来都是淡然处之,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我能做的不多,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在我擅长领域内继续深究,再将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精医研药半生,从矗立于张仲景医圣祠前的少年,到如今的地方中医名家,张金玺在医学的道路上兢兢业业、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郭一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