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青少年患抑郁症引起自杀等不良后果的事件见诸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关注。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情绪问题等密切相关,其中青少年群体发病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来聊聊对青少年腹痛的认识与防治策略。
引起青少年腹痛的原因较为复杂
腹痛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腹痛的原因较为复杂,内科、外科及妇科疾病均可引起。有经验的医生可根据疼痛位置,结合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能够初步判断出腹痛的原因和病变部位,再针对性建议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简单来说,上腹正中痛,可能是急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右上腹痛,可能为胆囊炎或者肝病;左上腹痛伴有腰背部放射痛,可能为胰腺炎;脐周痛,可能是急慢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右下腹持续性疼痛要考虑是不是阑尾炎。除上述这些常见的明确病变造成的腹痛外,引起青少年慢性腹痛的原因以功能性疾病为多,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青少年思维活跃但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与此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学业压力,遇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从家长或老师那里得到帮助,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可导致躯体化表现,从而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前段时间我门诊来了个高二学生,自诉近半年一到学校肚子就痛得厉害,平常没有嗳气、反酸、排便异常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跟医生交流的时候眼神躲闪,而查体时腹部又没有明显的压痛点。最终该学生确诊为功能性腹痛综合征,通俗讲就是情绪问题引起的腹痛。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腹痛,病程超过半年且不存在胃肠道明显器质性损伤的功能性疾病,常伴有其他全身不适感或可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现代研究多认为,其发生与内脏敏感性升高、脑-肠互动致中枢疼痛调控异常及心理异常状态等有关。青少年出现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如已通过胃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需充分关注其精神心理状况以及家庭、学校等诸方面因素对症状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可作出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诊断,并进行规范的治疗。
“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为身心共患疾病,在治疗时应兼顾身心同治,注意疏导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
抑郁症归属中医“郁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情志不遂、郁怒,或抑郁伤肝、思虑伤脾所致。中医认为,肝经、胆经经脉在循行时经过小腹两侧,所以腹痛与肝密切相关。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日久甚至留瘀,不通则痛,导致腹痛、腹胀等症。此外,《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青少年自主意识增强,如家长疏于管教,恣食肥甘厚味或生冷食物,会影响脾胃运化,饮食积滞则引起腹痛。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宜注重肝脾同治。中医讲的“肝脾同治”,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的“心身同治”,就是注重精神心理调节与胃肠道功能调节的结合。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子“逍遥散”。逍遥散是肝脾同治的代表方,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初期仅用于妇科调经,后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辨证加减治疗抑郁症、功能性胃肠病等也有较好的功效。在此方基础上研制的逍遥丸、加味逍遥丸也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常用中成药,能很好地解决一些以肝郁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症状。
汉代华佗《青囊秘录》有云:“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对于患有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青少年还须重视心理上的调节,特别是采用行为医学的方法对其心理与情绪问题进行疏导,譬如家长与孩子的交流疏导,让孩子培养建立起体育、文艺等爱好,劳逸结合,降低内脏高敏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瘥后防复,应注重日常饮食起居等的调摄
青少年腹痛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病情容易反复,在中医药辨证疏肝健脾、理气止痛治疗基础上,还应重视以下方面的养生调摄,防止病情反复。
保证充足的睡眠。《黄帝内经》说“人卧血归于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顺应四时规律,按时就寝,保证适当充足的睡眠,血就能归藏于肝,肝血充盈则每天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如长期睡眠不足,肝血得不到滋养,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头晕头疼、暴躁易怒等不适症状。
保持稳定的情绪。肝在志为怒,“怒伤肝”,过激的情绪反应容易损伤肝脏,因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长期抑郁或经常发怒都会使肝脏气血失调,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适量饮用花茶。玫瑰花可疏肝解郁、活血止痛,适合于肝气郁滞型的青少年;茉莉花理气止痛、温中和胃;白梅花疏肝健脾、化痰,适合肝气犯胃、食欲欠佳的青少年;对于气郁化火型的青少年,可饮用菊花茶清肝泻火。
穴位按摩疏肝气。可选择合谷穴、太冲穴,左右共四穴,二穴相配伍,功能启闭开郁、调畅气机,可治疗各种痛症、郁证及失眠等。可以用拇指或者食指指腹按揉穴位,以酸胀为度,每次操作约15-20分钟,每天一到两次。
适度运动。肝主筋,肝的精血具有滋养全身筋膜而主屈伸的功能,适度的拉伸动作有助于经络气血的流畅。青少年可以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来拉伸身体、舒缓情绪,如果条件有限,快走、慢跑也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关乎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和睦,也关乎祖国的未来。家长及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提高他们应对各种生活压力事件的能力。
本文作者:唐旭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