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即 中医提醒您回乡团聚注意这几点
甲辰龙年春节在即,远在异乡的游子陆续踏上了归乡团圆之路。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过年习俗略有差异,但基本自小年起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例如贴窗花、粘糖瓜、打扫屋子等,可以称得上是“数着日子盼新年”。2月4日是立春节气,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广大群众在春节期间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安全出行等事项给出建议。
正月来临在即,春天的脚步也悄然临近。随着气温逐渐出现回升的苗头,初春的气候也会相应出现温度波动频繁、多风等情况。冬春交接之际,人体在冬天储存的阳气蓄势待发,整个身体处于昂扬向上的状态中,也正因此,体内的气机循环相对活跃,免疫力状况不稳定,在波动的气温和气候状况之下尤其容易遭受寒邪入侵、易发感冒等。
春节期间家庭聚会频繁,在阖家团圆的餐桌上要尽量做到确保优质蛋白质摄入以提升免疫力、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微量元素摄入、充足饮水以促进内循环的新陈代谢,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配合营养补充剂,为过年期间的饮食健康保驾护航。回家过年也是远归游子给一年的忙碌画上句号、小作休整的时机,不少人会选择在走亲访友之余窝在家中尽情享受“无所事事”的时光。尽量保持合理体重,做到吃、动两平衡等,都是为维护免疫力打下的重要基础。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提醒,人们在整个春节的节假日期间一般会摄入比平时要多的高能量、高油脂、高糖的食物,尤其是持续几天都在摄入这类“几高”食物的话,肥胖以及血糖、血脂波动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遵循食不过饱原则、尽量保持与平时一致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食和作息时间、不饮酒或者少饮酒、保持食物清淡等,都有助于避免因集中的餐饮聚会导致肠胃负担过重,以至于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的问题。
“春节‘三个多’,分别是熬夜多、烟酒多、大鱼大肉多,这‘三个多’确实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说。熬夜伤肝伤肾,烟多伤肺,酒肉伤脾胃,基于这些情况,张忠德给出了几点中医食疗的建议:
熬夜最容易引起喉咙干、眼干、梦多等,因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经典方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也可以用沙参、麦冬、石斛、百合煲肉汤,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平时熬夜也可以按揉三阴交,一次十来下,每天按摩两三次,可以降虚火。
抽烟多,伤肺阴,所以要用好雪梨、蜂蜜,也可以口服沙参麦冬丸等经典方,也可以用银耳、雪梨煲肉汤喝,润肺润燥。
喝酒多,伤脾胃,要化痰湿。喝酒时候喝一点米汤水,与生姜、陈皮同煲可以解酒,同样还可以用葛花与陈皮煮水,减少酒精对脾胃的伤害。
大鱼大肉容易造成食滞,食滞化火,导致腹胀、胃胀、口干、口苦等不适发生。消食健脾清胃火,可以用市面上常见的山楂丸、健脾消滞片等等中成药。在家里可以用麦芽、山楂、陈皮、生姜、鸡内金等煲水,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消食方法。
今年冬天,南方多省出现了往年罕见的大量雨雪,增加了年味的同时也给初春的防寒保暖带来了挑战。张忠德说,中华民族在防止倒春寒致病方面有几大要点,可以为春节期间的健康保障提供参考。
第一,要记住“春捂”,要注重头部、脚部、腹部、背部的保暖,保护好这些部位不受寒,能够极大减少感冒的概率;第二,要防止吃太多的酸东西,中医说春天跟肝气相通,饮食多酸容易导致肝气偏旺,在搭配肉类的同时,增加洋葱、大蒜、韭菜等辛温发散的食材,可以在温通阳气的同时起到散寒的效果;第三是运动养阳,可以通过微微发汗去除体内的寒湿,但要注意适度,以免损伤阳气;第四是养护阳气,可以用桂枝、艾叶、藿香、生姜煮水来泡脚,或者喝一些温阳的药物和食材,扶正阳气,以对抗春寒之邪。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日子里尽享阖家团聚的幸福与身心健康的快乐。祝大家度过一个平安的新春假期,过健康年,过吉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