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弘扬中医文化 传播中非友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纪念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弘扬中医文化 传播中非友谊

2024-01-02 10:12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守护 健康成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文化,也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只有让世界人民了解、接受中医药文化,才能逐步接受中医药的治疗。治病救人是中医药文化的关键属性和核心理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针刺、艾灸等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术载道、以术弘道是援外医疗队的宗旨。

我国从1963年开始向非洲派遣援外医疗队,湖南省从1973年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多年来,队员们一直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很荣幸,我也成为第23批援塞拉利昂中国医疗队的一员,为弘扬中医药文化贡献了一点微薄之力。

治病救人是中医药文化的关键属性和核心理念。在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多年的努力下,中医药文化在当地居民的心中逐渐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

2021年底,我一到塞拉利昂就有学生赶到中塞友好医院来跟诊,他叫阿齐兹(化名)。中文不好的他,主动到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因为家里贫困,他需要边跟诊边打零工贴补家用。阿齐兹在跟我熟一点后很腼腆地问我,“任医生,我有位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请问他能和您一起学习吗?”“当然欢迎啊,只要是对中医感兴趣的都可以过来跟诊学习!”我毫不犹豫地说。在得到我的许诺后,学生们接踵而至。

主动来学习的学生们多了,又有了新的问题。原来中医诊室已经放置了三张床,还有一个护士,平时不间断还有些实习和见习的学生,再加上6个塞拉利昂医学与健康科学联合大学和弗拉湾学院孔子学院的学生后,诊室都没地方站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能在看诊结束后,约一个下午固定给他们讲学。从四总穴歌到二十四总穴歌,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不但把二十四总穴歌背得朗朗上口,还积极践行,凡是自己家里人或朋友身体有不适,都会先来问我:“中医可以治疗吗?”其中有个小伙子,腹痛多年,做B超也没发现问题,一直吃止痛药效果也不好。经过查体,我发现患者右下腹有轻压痛,按诊腹直肌、右腹外斜肌僵硬,考虑腹直肌、腹外斜肌为患肌,用浮针扫散同时辅助再灌注运动,5分钟后让他起身自己活动并按压腹部,小伙子惊讶地说,“疼痛消失了,好神奇啊!”

在中塞友好医院门诊工作之余,我始终记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教医院的医护人员一些中医外治疗法。护理部主任因为急性腰扭伤痛得受不了,接受针灸治疗后立即缓解,这使她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到中医诊室操练拔罐、刮痧、艾灸等外治疗法。在国际护士节当天,她还特邀我为塞方医护人员进行专场培训。

我很庆幸,在我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接纳了中医,并爱上了中医。郑易里是孔子学院的学生,2023年3月到赣南师范大学留学,他说他以前的梦想是到中国留学,学好中文后回到塞拉利昂做中塞友谊的“螺丝钉”。学了中医后,他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中塞友谊的翻译、传播者和中医师,用小小的银针为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减轻病痛。

中医要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中医。如果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医,推广中西医结合,中西医两条腿走路,会大大提高人类的防病治病水平,从根本上保证人类健康。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非洲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我希望,中医针灸也能在塞拉利昂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当地老百姓谋福利,为中非搭建友谊的桥梁。

作者:任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23批援塞拉利昂中国医疗队队员

【责任编辑:郭一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