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药都”中药产业发展调查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提升,中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如何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和结构瓶颈如何突破?优质中药产品创新稀缺问题怎么解决?经济日报记者相继走访安徽亳州市、江西樟树市、河南禹州市、河北安国市“四大药都”,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一探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全国17个专业药材市场中,安徽亳州市、江西樟树市、河南禹州市、河北安国市四地因其悠久的中药历史文化及千亿级中药材交易量而被称为“四大药都”。国内多个产区的中药材在这里集散、交易,“四大药都”也在种好药、售好药、制好药的产业链上积极探索,在这里可以触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源头守住质量根脉
“药材好,药才好。”优质、道地中药材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从源头守住药材的质量根脉?“四大药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标准化种植方面下足功夫。
亳州拥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知名产品,亳药标准化种植和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项目占地面积720亩,其中道地药材四大亳药占地270亩。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恺介绍,亳州拥有地产药材260多种,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22.6万亩,约占安徽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55%,产值42.6亿元,标准化种植面积44万亩,均居全省首位。
走进亳州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植物工厂里布设了各类环境传感器,亳菊、白及、半夏、亳白芍等240多种组培种苗在此生长。“这些种苗在可控环境条件下可缩短育苗周期、保证秧苗质量,有效解决优良种苗缺乏的产业发展瓶颈。”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凯说。
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祝文山介绍,在中药材种植方面,亳州成功获批国家基本药物中药材种子种苗(安徽)繁育基地;推进中药材种植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成数字中药材示范园10个;建立30余种中药材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年扩繁良种2000余万株。已在全国率先建成区域性中药饮片生产信息化追溯体系,并运用到19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
走进安国现代中药农业园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药香,在中药种业科技孵化基地,恒温恒湿大棚内的育苗架上,麦冬、百合、铁皮石斛等种苗生机勃勃。“标准化种植是培育道地药材的关键。”河北中药材学会副理事长叩根来介绍,“园区通过对几十种道地中药材种子进行种苗培育、种植和管理,形成一系列标准化技术规范。”
安国市中药都药博园种植部负责人陈亚峰说,安国市深入实施“1+10+100”工程:1万亩现代中药种业基地,1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并以此带动太行山、燕山及其腹地近100万亩中药材种植,从源头保障道地中药材质量上乘。
安国市市长梁忠林说:“目前,安国市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生产标准化率达到85%以上,年提供商品中药材近5.5万吨,总产量占河北省中药材总产量70%以上。”
针对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短板,樟树市则聚焦“三子一壳”(吴萸子、黄栀子、车前子和枳壳)道地药材,引导资源要素集聚,建设中药材道地优势产区。目前,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77万亩,其中“三子一壳”种植面积33.57万亩。
“樟树市建立了枳壳种苗DNA谱库和采穗圃,逐步完善枳壳种苗繁育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从种子种苗、种植、加工到流通使用的中药材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还实现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类检测的全覆盖。”樟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廖春红说。
“禹州市建立了中药材保护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多个平台。目前禹州拥有中药材种植面积41万亩,建设连片基地200多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个;实现年产中药材5.5万吨,年产值约6亿元。”禹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常务副专班长刘璐介绍。
保障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持续性和高标准,关键要让药农真受益。在“四大药都”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中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富民产业。
“今年我家种植白芍的收入能有8万元。”中药材白芍种植专业村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村民李敏说。在亳州,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带动了百万以上的药农增收致富。近年来,亳州积极发挥中药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在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中药材品质。如种植白芍30万亩,每亩可为药农创造产值约1.7万元。“白芍种植周期一般为3年至5年,药农们可以套种芝麻、玉米等作物。”在协和成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谭艳芳看来,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强村富民的“良药良方”。
种植中药材枳壳则让樟树市吴城乡塘下村这个原来“全村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三无村”,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61岁的塘下村村民付新根种了几十年地,如今成为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的股东。樟树市推出“五四一”联农带农模式,利润按公司、农户、合作社5∶4∶1比例分配。
樟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尹斌介绍,樟树市量身定制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如“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模式,让农民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结对扶持+自主创业”模式鼓励支持樟树国家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内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有意愿创业的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生产指导、订单收购等服务。
在安国,按照“企业指导、农户执行”原则,政府通过搭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对接签约现场会等平台,为药农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栽培技术、收购销售等服务,实现订单收购、优质优价,有效降低种植风险、扩大企业盈利,叫响品牌。“目前安国市中草药种植产值达到18亿元,亩产效益平均达到6000元以上,中药材种植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安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刘春说。
药市转型何处去
在中药材产业链条中,中药材市场是重要环节。多年来,国内17个专业药材市场也随着产业发展起起伏伏。在“产地直供”模式对中药材市场交易量冲击日益加大等因素影响下,中药材专业市场该如何转型?
9月9日,为期约1个月的2023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9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在亳州康美中药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亳州有100多万人从事与中医药相关的产业。2022年,亳州市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664.1亿元,中医药流通贸易额达1265亿元。”亳州市委书记杜延安介绍。
自2020年开始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以来,亳州市初步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商贸流通、中药科研和中医药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体系,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
千亿交易量,日上市中药材2800余种,每天约有5万至6万客商涌入……药市由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构成,两个交易市场,一个传统、一个现代。
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又叫康美中药城,是2013年建成的国际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市场。这里从零售、批发到期货交易,从采购、加工、仓储到大型现代物流中心,形成了完整的一体化中药材商业产业链。2023年1月至6月,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累计贸易额394.3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
“没有我们这里买不到的药!”康美中药城总经理哈宾义边走边说,“市场占地面积达1000亩,药企2000多家,摊位总量超8000个,占全国同类市场交易总额近1/3。”
而“买全球、卖全球”的升级版,则是2019年开业的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走进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只见现代化的仓储、智慧药市大数据中心、国际香料城等现代化设施依次展现。
公司副总经理苏树涛告诉记者,商品交易中心的商业模式是布局中药全产业链,运用“中药材+互联网”打造中药材全产业供应链创新平台,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上半年,市场交易额已达200亿元左右。
2023年上半年,亳州中医药流通贸易额约750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1500亿元。
樟树药交会也已实现从传统药交会向“云上会展”的转型。通过探索拓展“互联网+药交会”“互联网+中医药”等产业新业态,樟树药交会逐步引入新媒体平台、VR/AR虚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云上会展”。2022年,樟树药交会成交额达220.6亿元,其中“互联网+药交会”交易平台成交额达87.7亿元。
经过6年发展,现代化的安国数字中药都备受关注。中央交易大厅的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中药材行情。“中央交易大厅可联动全国60个道地药材基地,使种药人、寻药人、卖药人、买药人、用药人之间互联互通,打造优质优价、高效快捷和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条。”安国数字中药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东说。
记者发现,不少商家门前贴有二维码。安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杨青介绍,这是安国数字中药都——数字本草追溯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中药材从种植、采收、初加工、仓储物流、饮片炮制、医院药店到终端使用的全链条信息追溯。作为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安国创新中药材电子交易、第三方检测和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三网合一”新模式,加大在销售环节的标准化、数字化、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在种植源头和销售渠道上保证中药材的道地性、安全性,实现了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进一步推动中药国际化和标准化。
稳步迈向现代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道地药材、炮制技艺、经典名方等中药产业的“精华”如何插上现代化产业化的翅膀,中药产业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化转型发展,都是我国中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探寻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路径过程中,“四大药都”守正创新,强化问题导向,在中药饮片加工、配方颗粒、成药制造等过程中注重研发新药;强化过程管控,保障中药品质;破解竞争格局分散、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的结构性矛盾,培育了一批创新力强的中药特色企业,形成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
——创新出新品。
走进河南禹州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被展柜里摆放的青蒿素系列产品吸引。“我们是一家生产中药饮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进军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等化学药以及营养保健品等领域,生产的青蒿素及其衍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副总经理黄绍克说。
河北安国金木集团也依靠创新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该公司的植物细胞工厂,展示架上一瓶瓶舞动的绿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技术人员介绍,玻璃瓶中的绿色胚芽是石斛胚芽,整个培育过程需要6个月。这是金木集团的核心科技——精准细胞培植技术,通过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不受环境影响、无污染、高安全系数、高药效成分的新型植物原料。“精准药用植物细胞工厂可实现铁皮石斛胚芽、人参不定根等品种的精准培植技术体系。”金木集团常务副总裁刘进水介绍。
——集群强产业。
针对中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分散的现状,伴随着不断壮大的药都市场成长起来的亳州中药产业,着手汇聚资源,做大做强中药企业,发展产业集群。
亳州市副市长薛冰表示,做大中医药制造规模是实现亳州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程。目前,亳州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235家,约占安徽省52%。亳州市壮大传统饮片产业集群,形成沪谯饮片、永刚饮片等一批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代表企业;推进提取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天祥药业为代表的以提取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发展成药产业集群,形成济人药业、雷允上药业等拥有核心成药品种的代表企业。
同时,亳州积极引进大品种,加快产业布局。2022年亳州新引进药品品种12个,累计已有46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亳州生产。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济人药业、协和成药业等完成配方颗粒国标省标备案品种954个。
安国市则发力高标准建设河北省首家国家级绿色园区——现代中药工业园区,逐渐成为京津中医药企业外迁落户、知名中医药企业布局京津的首选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4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焦建伟说。
——数字向未来。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樟树市开出发展新“药方”。樟树市委常委、副市长罗明琍介绍,樟树探索数字化服务产业新路径,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中药产业深度融合,基本实现从药材种植到生产销售、仓储配送、交易会展、诊疗服务等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向“数”而行打造“数字药都”。
在樟树,仁翔药业物流中心融合机械手码垛、货到人拣选、自动补货系统等智能作业模式,源源不断地将药品从恒温智能仓库发往全国各地;仁和医药电商物流园采用全自动智能化设备及软件,通过商品热度分析规划爆品作业区,实现分区协调作业,日分拣量可达11万单,拣选准确率达99.99%,减少30%的人力。目前,樟树市中医药产业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75个,带动企业相关配套投入超34亿元,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逾60%。
——破局走出去。
在薛冰看来,亳州中医药产业从小、散、乱到并购转型,从“扎捆出售”到饮片炮制,再到成药制造打造自有品牌,一直处于不断地破局中。如今加速推进中药走向全球,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需要继续破局。
“协和成药业靠外贸起家,产品已卖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占到70%。20多年来,从卖药材到出售饮片、配方颗粒,一直到现在把企业产值做到10多个亿。”亳州药企安徽协和成药业董事长李素亮说,为推动转型升级,协和成药业每年投入约3000万元用于创新研发,如今已向花草茶、保健食品、香精料等领域进军。
目前,亳州中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济人药业中药配方颗粒获批进入德国主要城市药房销售,疏风解毒胶囊成为英国政府“创新英国”立项资助的中药项目……类似的创新探索仍在持续进行中。
有探索、有迷茫,有传承、有创新,有困境、有破局……在中药产业和文化积淀丰厚的“四大药都”采访调研,记者感受到产业链各环节面对中药产业发展机遇的跃跃欲试,也了解到中药企业努力做大做强的创新与探索。4个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将充分利用中药全产业链综合资源,发挥布局全国的专业中药材交易市场“城城联动”优势,加强联系与合作,互通有无,探索合作机制,共同拥抱中药产业发展的春天。 (文/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霖 赖永峰 王胜强 刘 兴 林紫晓 杨子佩)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