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传统 守护百姓健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弘扬中医传统 守护百姓健康

2023-11-09 10:09

来源:山西新闻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成立于1957年,在不断发展中,科室针灸技术日益精进,理论研究水平逐步提升,获得了山西省科教文卫体系统“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山西省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等多项殊荣,成为传统中医交流实践的重要平台,针灸科的发展壮大,是专业团队建设、针灸疗法创新、真心为民服务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设专业团队传统医术再传承

踏出山西省中医院综合楼七层的电梯,整层都是针灸科的诊室,走廊里等待看病的患者早早排起长队,医护人员在诊室间进进出出,一切都紧张有序,谁能想到,如今的省重点科室曾经也经历过一段艰苦岁月。  “那时候不容易呀,我们整个科室只有四五个医生,3个诊室,12张病床,每人在完成自己白天工作的同时,还得加两天班,但没一个人有怨言。”说起针灸科的发展历程,赵立新主任感慨道。作为科室带头人,赵立新进入山西省中医院从医已有30多年,在他的带领下,如今针灸科已经成为山西省中医院的特色科室,山西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日平均接诊300人至400人,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8名,临床医师中硕士以上学位占83%,形成了稳定的医疗专业队伍和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用团队成员郝丽芳的话说,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家都甘之如饴,默默奉献,才有了针灸科这棵“大树”如今的勃勃生机。

 团队的成长,离不开成员间的薪火相传,用心浇灌。多年来,针灸科一直坚持传帮带制度,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倪文杰说:“科室一直都是老带新,有经验的老人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方法,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大家都齐心合力,积极交流,氛围十分融洽。”医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传统中医技术也难免会遭遇难题,针灸科团队在理论研究上力求创新,加强现代科学与传统技术的结合,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在题为《脊柱生理弧度在临床中的意义》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针灸穴位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分泌神经化学物质,起到镇痛作用,推动针灸理论研究迈出新的一步。在临床实践方面,团队也在不断精益求精,8月到10月份间,团队走出诊室,在运城万荣县、吕梁临县、晋城等多个市县开展了8次针灸技术宣讲活动,推广新技术,其间还同时进行义诊活动,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很多患者反映针灸治疗切实解决了他们的难题。


创新针灸疗法科研步伐未停歇

走进针灸科的诊室,宽敞的房间内放置了五六张病床,置物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医疗用品,医用垃圾桶装满了用过的一次性针具。引人注意的是,角落的纸箱里堆满了种类不同、粗细不一的木材。  “我在诊室搞科研呢!”赵立新主任笑着说:“古代中医曾用八种不同的木材点燃后熏烤身体来治疗不同的疾病,称为‘八木之灸’。现代医学也已经证实,不同木材、不同温度的灸法治疗效果有所不同。我空闲时也会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效果。”

 虽然已经是学科技术带头人,赵立新在科研道路上的步伐却从未停歇。近年来,赵立新创新“铺棉灸”临床新技术,研讨不同温度对于灸法疗效的影响,确定“铺棉灸”的制作标准和操作规范,拓宽其临床应用的范围。目前,这项新技术已经被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列为中医适宜性技术,推广到全省六个地市县中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除了“铺棉灸”技术,赵立新在任督二脉针法的运用上也有着创新性的见解。


 “赵主任,我们专门从沈阳过来的,我女儿的病能治好吗?”23岁的小张在父亲的搀扶下艰难地迈入诊室。还没坐好,父亲就焦急地询问治疗方法。小张患有家族遗传性的脊髓小脑萎缩症。前年,她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不慎感染。连续几日的高烧后,她的病情突然恶化,甚至不能独立行走。面对这种难以治愈的病症,赵立新带领团队从小张的现实情况入手,以交通任督二脉针法为治疗方法,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十余天的治疗,小张逐步恢复行走能力,现在已经出院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了。  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秉承“针灸为主,综合治疗,提高疗效”的宗旨,在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理论,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和优势的多种治疗方法。在赵立新看来,能通过中医针灸改善患者病情,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比获得怎样的奖项都更让他高兴。


付出真心真情惠及群众不中断

“头晕三四天了,有的时候还恶心,大夫我这是什么病啊?”李女士第一次来到省中医院的针灸科,有些忐忑不安地询问。“别紧张,我听你口音像是我老乡啊。早上吃过饭了吗?”副主任医师倪文杰亲切的话语让李女士很快放松下来。在详细了解李女士的发病时间、发病频率和病情症状后,倪文杰将她确诊为耳石症。经过三天的手法复位治疗,困扰李女士多日的问题彻底解决。“只有付出真心真情,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已经在针灸科团队工作十三四年的倪文杰对记者说,老一辈的专家们不仅教给他们精湛的医术,更树立了高尚的医德典范。不仅要学会和患者拉近距离,更要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尽可能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  “大夫,我觉得现在的治疗效果不好!”这道突然出现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病房内气氛一时有些尴尬。“那天正好在查房,听到这句话,四五个医生都围上来,询问患者的感受。”新入职一个月的住院医师薛俊芳提到这件事还是记忆犹新。薛俊芳解释说,这位提出意见的患者是一名资深老教师,早些年,他时常出现下肢麻木的症状,现确诊患有周围神经病变。他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是因为普通针刺方法见效慢,耽误工作。主治团队在认真听取患者的诉求后,根据患者的体质悉心制定了新的电针治疗方案,这种积极主动、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那次之后,感觉患者更信任我们了,我们的关系也更亲密了。”薛俊芳笑着说。

 “人命至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赵立新一直用这句话自勉,更用它教导团队成员,“守护百姓生命安全的底线,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决心。”


【责任编辑:郭一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