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助力临渭区银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11月2日,在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分别举办了“中医药大健康及养老产业项目推介对接会”和“中医药大健康及养老产业博览会启动仪式”两项活动。
据介绍,本届大会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作为本届大会的承办单位,这与其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自然优势密不可分。多年来,临渭区紧抓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陕西省做大做强“秦药”品牌战略机遇,全力以赴培育壮大中医药产业,在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和成绩。
弘扬中医药先进文化全面推进健康临渭建设
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委、区政府坚持紧紧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将打造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作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重大战略,以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发展银发经济为主攻点,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为主抓手,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弘扬中医药先进文化,为全面推进健康临渭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医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出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编制银发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实施康养产业项目78个,桥南素心·山谷里、阳郭智慧健康示范园、长寿塬数字康养社区等一大批医养基地相继建成,银发经济产业园、蓝城康养特色小镇、华体智慧健康小镇正在加快建设,“双核三片两环多点”的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二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完成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建成标准化中医馆36个、中医阁43个,配备中药饮片超过300种,区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3家中医馆被评为省级示范馆,中医院脑病科、针灸科、康复理疗科入选市级重点专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医师总数的25%,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均达70%以上。
三是中医药先进文化有力传承。实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设立12个中医临床带教点,建成雷忠义国医大师工作站、全国名老中医李治国传承工作室,10人入选中医名医。坚持每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常态化举办爱心义诊、健康讲座、中医科普、研学实训等活动,持续深化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六进”实效,着力营造起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扎实推进康旅事业发展赋能银发产业“加速度”
会议前夕,首批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牌“文旅康养基地”花落渭南美好生活示范区,标志着渭南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更上新台阶。
康养产业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银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定位,渭南美好生活示范区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产品、服务供给体系。针对南塬具有塬、水、田、沟、林等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总体呈现南高北低,北侧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可适宜康养住宅、商业和工业开发建设,南侧属于山地,可结合地貌特征进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业及民俗业的开发。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服务+”模式,由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
临渭区利用现有的葡萄、核桃、猕猴桃、冬枣、茶菊园等资源,开发降压减盐老年食品,推动茶、果汁饮料、饼干薯片等老年健康休闲食品生产。临渭区桥南镇和阳郭镇地处秦岭北麓,以山地和坡地为主,一直有种植中草药的传统,其中以连翘、苍术等中药材尤为出名,建设阳郭镇中草药小镇统筹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和旅游,探索出了“中医药+康养+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引领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养老体系建设推进银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