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产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药农修剪中药材。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十年丝路,大道同行。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我国通过援外医疗、卫生应急、健康治理等方式,助力共建国家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一条“健康丝绸之路”徐徐展开。
眼下,正是半夏的收获季节。甘肃省陇南、定西、陇西等市半夏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人头攒动,药农正在抓住有利天气,抢收半夏……甘肃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202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万亩以上,预计产量达150万吨。今年1至8月,甘肃省出口中药材839.3吨,货值2312.8万元。出口中药材类别包括党参、黄芪、甘草等13种,其中冬虫夏草为今年首次出口。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驿站”,便捷的交通加速了甘肃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优质的中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成为东盟客商青睐的资源。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甘肃省中药材出口市场拓展至韩国、越南、荷兰等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道地中药材党参和黄芪出口值分别为143.5万元和5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3.8%和6.7%。
大规模种植中药材。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甘肃省中药材、中成药出口总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5%以上。中药材、中成药出口只是甘肃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互联互通、深化合作的实践之一。
近年来,甘肃省还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的发展思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开放合作、促进贸易、传播文化,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自2013年起,甘肃省先后在乌克兰、法国、新西兰、匈牙利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立了16家岐黄中医学院或中医中心,有效增强了甘肃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影响力,逐步增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中医药的认可和接受度,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和中医药产业“走出去”。
截至目前,甘肃省建设的各海外岐黄中医中心(学院)已经诊疗患者8万余人次,进行义诊10万余人次。同时,通过“线下+线上”等多种方式已经培训境外医师200余人,并培训了中医药产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
海关关员查验出口的中药材。
“2016年我们跟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对接,成立了甘肃-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我们严把中药的质量关,把甘肃的地道药材带到国外去,走向世界。”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总经理王帆说。
2023年上半年,甘肃还选派2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赴甘肃-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选派4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赴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中心开展中医药诊疗、义诊等工作。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甘肃中医药走出国门的步伐也将不断加快,成为与共建国家互通互联的重要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