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
秋分,二十四节气第十六个节气,它标志着夏季渐渐离去,秋天正式开始,此时处于阴阳平衡万物收敛,“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自然界由生长向收藏转变。小鼓与大家从起居、饮食、穴位养生等方面分享关于秋分节气的养生方法~
秋分 |饮食
秋冬养阴,少辛增酸,宜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立秋后肺气活跃旺盛,根据中医五行生克来看,肺属“金”,肝属“木”,肺“金”克制肝“木”,肺气过亢会加重对肝气的克制。从“五味”上说肺与“辛”味对应,肝与“酸”味对应,减少辛味食物的摄取就会起到平抑相对旺盛的肺气的作用,增加酸味食物可以护养肝气、滋补肝血。
另一方面,秋天天气干燥,易耗损津液,阴液不足之人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舌生疮、脾气暴躁、手脚心发热等症状。《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酸苦涌泄为阴”,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收敛阴液以生津的作用。秋分过后,饮食应以养肺温润为主,可适当食用山药、莲藕、百合、莲子、银耳、粳米、蜂蜜、枇杷、梨等食物,以达到益胃生津、清热解渴、润肺去燥功效。
代茶饮:可以选择胖大海、菊花、陈皮、南沙参等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生津化痰功效的茶饮。
秋分 |起居
起居原则
·睡眠充足
常说“春困秋乏”,缓解秋乏就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顺应四时节气,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收敛,同时,中午可以适当小憩。
·秋冻有度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冻”要有度,进入秋分之后,早晚的气温较凉,应及时添加衣服,以防寒邪内侵,引起感冒着凉。
秋分 |经络调养
穴位养生应以补阴、防燥为主,小鼓为您推荐太溪穴与膻中穴。
·【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原穴,一年四季都可按揉,时间可选择在晚上9点左右,每天按摩3-5分钟,可起到补阴防燥的功效。
·【膻中穴】
膻中归属任脉,每天按摩3-5分钟,可起到遡气活血、宽胸通乳、止咳平喘、通络利膈的功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秋分已到,秋意渐浓,祝大家身体健康,乐享金秋~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